熬夜阁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三章 未解忆长安(第2页)

西北边区政府实行农村合作化改革,为了保证社会公平和尊重私人财产,鼓励原来的地主们用土地置换公有的企业股票,或者用土地向银行抵押换取工业企业的创业基金,有几位秦省的士绅们就以土地获取了创业基金,与博山信成广合伙,开设了玻璃厂。西北边区政府的工业政策是鼓励地主向企业主转化的,西北边区政府认为自由市场经济是一种高效率的经济,政府在经济和产业发展中是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对于那些资金投入大,回收周期长、操作技术性强复杂的项目,比如合金钢的科研开发,比如白银矿山的开发、车床厂、齿轮厂等,都是政府操刀;对于如自行车、玻璃等轻工业产品或者民用建筑业等,政府放手让私营企业去开发。这取得了良好效果。比如信成广玻璃厂,就迅速发展起来,现在徐老板已经举家从山东搬到了韩城居住,而且还开设了一座耐火材料厂,继续和那几位秦省的地主们(现在已经是企业主啦,作玻璃赚钱比收租子快得多)合作,雄心勃勃要吃下秦省正在陆续开张的几家钢铁厂的耐火材料生意。

坐在充满了异国风情的酒吧里,享受着西北十年以来现代化建设的产品,徐永昌心中百感交集。徐永昌和俞大维不一样,他1925年就和刘琨一起带兵进入过长安,当年的长安可不是现在这副模样,徐永昌到现在还记得民国14年时候刊登在长安本地小报上面一篇本地文人戏说长安民俗的文章,大致是这样写的:

长安,因处在高原之地,饮水方面,非常困难。往往打井三十丈,还不见水,即或有水,也是鹹(咸)的不得拿来喝,所以家家固然都有井,而天天饮水,依然要出去买。唯其水是这样困难,所以去买水,而水的价钱也特别贵,平均每担水非要五十六钱不可。至于自来水,那更谈不到了。

长安的酒,本地制的,火酒质太多,外边来的,又特别贵。记得有一天在一个清真的“西来堂”吃饭,喝了一瓶五星啤酒,算帐的时节,他开了一元五角八分。当时我觉得非常之怪,后来看到了瓶子,却然怪了——瓶子上的税票都贴满了!茶叶也非常之贵。大约长安的日用物品的来源,差不多是来自陇海路,而交通又这样不便,自然难怪其昂贵了。

至于吃的方面,长安本地人,一如蜀黔一带的讲究“辣”食,而又加上“酸”。

举一个例子:长安人吃面条的法子,是把面粉滩成饼的样子,用蒸笼蒸熟(?),切成细条,然后再用“醋”和“辣子末”煮起来,结果,又酸又辣。外地人,殊难下咽。其他,也多不能为外人享用的东西!

长安的戏园子,也有几个,可是设备方面,都是因陋就简,还不如北平的天桥。

至于本地的戏都是秦腔。曾经到过北平的秦省“易俗社”,在长安市上的魔力不小。可是当地人对于自己的秦腔,并不表示怎么样热烈的欢迎,而对于西皮一簧的“京腔”,却又相当的赏鉴。不过在长安市上虽然也间或有唱京腔的,多半是来自豫省的末路角色与夫一二供职于机关上的“票友”而已。

电影院,只有南苑(院)门的一家,叫做“阿房宫”。名字漂亮极了,可惜设备方面同所演的片子,糟到了不可言状,最大的毛病,乃是电力不足。因为长安城没有电灯,而南苑(院)们一带是商业中心,所以这一家阿房宫电影院,便作起投机事业。一架小小的磨电机,除掉自己演电影之外,兼供给南苑(院)门一带铺户用电,所以铺户的电灯既不明亮,而电影演起来,更觉感光之不足了。

长安城的鸦片是“公吸”“公卖”的制度,就是十二三岁的小孩子,也都会吸鸦片。朋友见面,互以鸦片相让,其殷勤态度,实过于让香烟者数倍。假如有一个人,不会抽鸦片,那末他们认为奇人之谈,同时发出一种疑问:“为什么不会吸鸦片?那是顶上的补品呢!”统塞长安市上的,都是***的铺子。谈到价钱,便宜极了,一块钱平均可以买到四两以至六两之多。***的铺子门前,都悬着一个小方灯,四面,一面一个字,是“清水净烟”——意思是不掺烟灰。最著名一家,称作“歪十字”。每天清晨,老太太小姐们,提着小筐子,挤在那里去买。这个五十钱,那个三十钱。买的人真是多得不得了!旁边的烟店,比栉的都是,但都要挤到“歪十字”去买。还有,长安城中,下街收买“烟灰”的,非常之多,只要你到长安去,便可以使你看到,提着筐子的小贩,筐里面放着烟灯,烟杆……之类,同时口里喊着:“烟灰呀!烟灰呀!”。烟灰拿来卖钱也可以,拿来换烟具也可以,这真是一种特殊的买卖!

推其长安烟风之所以如是之盛,唯一的答案乃是由“烟税”的关系!所以本地人譬如有田地一顷,那末他要种八十亩烟,只拿二十亩来种粮。你如果问他:“为何如此?”他说的好:“先要解决我这一年的烟的问题之后,再来谈吃饭吧!”所以本地的粮食都要仰仗于外省。

长安本地人的生活,本没什么稀奇的地方,不过他们有一种特别的风俗,乃是“装乞丐”。长安的乞丐,多得不得了,但是这些乞丐,多半都是有产之家,因为避免当地土匪的援乱起见,不得不来“装穷”,所以他们身怀烟具,沿街乞讨。讨来的饭,便吃,讨来钱,便买烟抽。这种现象,很是特别,然亦可见长安附近之匪炽了。

这就是民国十四年徐永昌看到的长安,要不是他自己亲身经历了前后两个长安的变化,他无论如何不会相信这是同一个城市。徐永昌去金陵军事委员会任职之前,曾经在晋绥相继担任政府职务,晋绥与西北边区关系不错,经常互相学习,徐永昌也曾经来长安参观考察市政经济民生情况,他知道现在的长安,鸦片早已被禁绝了,原来的烟铺被各种杂货铺、书报亭代替。二五计划刚开始长安自来水公司就为市民提供了生活用水,市政照明均改为电灯,整洁的街道边没有乞丐的踪迹,西北嘎斯汽车公司生产的公交车辆不时驶过,伴随它们的是大队的自行车。

长安市内道路用的都是国内罕见的煤渣路,三十年代只有金陵的中山路是沥青铺路,煤渣路算是很高档了。三十年代华夏国由于没有石化工业,沥青来源要靠进口,好在西北有着玉门油田、酒东油田、青西油田这些原油产地,合资的西北美孚石化公司有着很大规模的炼油厂和配套石化厂,沥青产量有一定保证,但是都用来修筑战略公路了,军事委员会总是有着奇怪的想法,比如来自绥远西部的参政员就揭发军方他们用沥青修建了从定远营到外蒙古的公路(苏联的军事援助通道),你说那荒原上的路,有谁走啊?长安市政建设委员会对此颇有微词,他们觉得市内的道路不如荒郊野外的公路好,实在岂有此理。但是西北军政长官公署对西北路网建设有指导权,他们坚持军事优先,别人也没办法。话说回来即使是煤渣路,也是华夏民国内一流的市政道路了。

衣食住行是看一个城市进步的标杆,西北边区的工业改变了长安人的这一切。对于外地来到长安的人而言,长安的交通是给他们印象最深刻的。长安人颇以自己方便的市内交通为自豪,首先是路好;其次是长安人有车,自行车。自行车在长安的普及,是西北工业特区的功劳。民国三十年代的自行车是很贵的。

老作家流沙河先生在其著作《为成都人叫魂》中回忆说,抗战前一辆自行车在成都要卖一百五十块大洋,是一个壮年劳力三年的工钱,相当于一个中学特级教师五个月的工资。

原因很简单,民国时代没有完全国产的自行车。截止1949年,即使是在自行车制造工业最为发达的上海市,也没有一家车厂造得出齿轮、牙盘等关键零件,大家只能生产车架、车把、链条、鞍座、脚踏、辐条,核心部件仍需从美国国进口,然后再配以国产零件,组装成一辆号称“国货”的自行车。

在这个时空,韩城和酒泉工业特区里有着大量的为汽车、化工配套的机械加工企业,对于能做汽车变速箱配套的齿轮加工厂而言,自行车的齿轮简直是小菜一碟,而韩城、酒泉的钢铁厂又解决了自行车的原材料问题,于是不少头脑灵活的江浙企业家就看中了酒泉自行车的生产潜力,后来风行全国的永久、神行太保等自行车厂家,蜂拥而至开设工厂,从而在韩城形成了一个齐备的自行车产业链。完全国产化后,自行车的生产能力仅仅受到了市场需求的限制,自行车具备了工业化生产能力后,成本迅速下降,通过玉潼铁路和陇海铁路,迅速行销全国。

神行太保自行车厂是经营最灵活的一家,他们推出了木兰自行车,针对女性或学生的车型,走平价路线,把价格一下子打到30大洋以下,顿时风靡全国。木兰自行车推出的民国二十四年是被媒体惊呼为自行车元年。西北产的自行车在上海市热卖,连当时的电影明星都不能免俗,当时的报纸写道:

备一部包车,要用一个车夫,实在吃勿消,因此自由车(作者注:民国时代自行车的别称)威风了起来,连得陈云裳两腿之间骑马势一摆,也踏起脚踏车来了。陈云裳有啥花头?顾兰君总归要轧回台型,汽车束诸高阁,看见陈云裳学脚踏车,马上闪电似的甩四十块钱买了一部七八成新的自由车,浑身西装打扮,墨黑一副眼镜,在《白兰花》拍摄时就出现了,踏进踏出,真个是神气活现。刘琼也骑了一辆车子凑热闹。岳老爷一看,脚踏车踏得远,东打听,西打听,花了一百块钱,和人家研究价钱,也买了一部脚踏车。

长安市民们作为最接近韩城、酒泉工业特区的都市消费人群,自然近水楼台先得月,各大自行车厂在长安都有完善的销售和服务网络,于是很快,自行车就普及开了。

自行车车型有男车和坤车之分。男车有横梁,坤车是弯梁,为的是女士穿旗袍、裙子方便上下车。骑自行车还有两个约定俗成的“讲究”:骑男车的要穿着休闲式西服,不能打领带。骑坤车要穿毛料子长衫,底下是西服裤子、皮鞋,女士多讲究穿短款裙子。当时的长安还出现过“玩车一族”,也就是把自行车捯饬得非常漂亮。有的在车把上装上反光镜,有的给车把配上颜色鲜艳且带长穗儿的把套儿。有的给车安上双响的铃铛,一按铃铛把儿,铃声清脆悦耳。那时长安不少车主都给自行车安上磨电灯。到抗战爆发前,长安已经有二万辆自行车跑在路上。

酒吧里的乐队正演奏着悠扬的爵士乐,窗外虽然已经晚上十点多了,但是仍然有年轻人们骑着自行车,响着清脆的铃声,奔向自己亮着电灯的家,徐永昌觉得日新月异的长安真是一片乱世中的乐土。

http:wap.xbiqugu.la,

江湖侠路  十代掌门  全网黑我装神弄鬼,大哥抢着给我递罗盘  全民求生,获得D级人员模拟器  修仙风云之恩怨情仇  东游记  完蛋!我把反派大佬撩红温了  我都陆地神仙了,你还敢污蔑我?  噬日灵骨  柯南之死神盯上我  重生98年,获得一元秒杀系统  桃源战记  惊悚游戏:从萝莉开始无限逃生  离婚前夜,俞总偷偷躲被窝哭  沈总别跪了,太太嫁给你死对头了  逆世重修,回到妻女死亡前  洪荒:先天阴阳蛟,再无金蛟剪  弑神者:开局吞噬禁忌序列  刚无敌,轮回者老婆求我赐传承  直播看诊?我读毛茸茸成缉凶高手  

热门小说推荐
末世曙光:重建文明之路

末世曙光:重建文明之路

关于末世曙光重建文明之路新作品出炉,欢迎大家前往番茄小说阅读我的作品,希望大家能够喜欢,你们的关注是我写作的动力,我会努力讲好每个故事!...

女尊一夫两侍我靠美食筑巅峰

女尊一夫两侍我靠美食筑巅峰

关于女尊一夫两侍我靠美食筑巅峰女尊文多男主女主不恋爱脑事业感情双线本书又名温馨提示本文是古代女尊世界美食经商文,不是大女主逆袭打脸爽文,整体风格是温馨平淡的哦,没有太多打脸情节,女主善于找靠山抱大腿。陈娇娇一觉睡醒后发现自己穿越了,穿越到了一个没有宫寒,没有大姨妈,女人不用生子,女人可以当家做主考科举的女尊世界。同时这也是一本女主靠科举升官发财的科举文,自己是文中前期的炮灰垫脚石,为了改变家族命运,陈娇娇决定紧抱书中女主大腿,迎娶女主大龄未婚的哥哥,在女主发达前跟女主家打好关系。顺便准备开个小酒楼继续发扬现代美食,结果一不小心酒楼越开越大,从小小的清水县开到了府城,又从府城开到了天子脚下酒楼开腻了,顺便再开个美容店,结果美容院又一路做大开到了京城,然后王府世女成了陈娇娇的好友,还非要把自己暗恋的白月光塞给陈娇娇,王府小世子看上了陈娇娇,哭着闹着要去陈家做小侍。陈娇娇能怎么办,只能含泪收下两个小侍了。这是一个现代美食博主迎娶白富美走上人生巅峰的故事。...

都市传奇之风云再起

都市传奇之风云再起

关于都市传奇之风云再起讲述了小镇少年叶尘的传奇人生。叶尘出生于宁静的小镇,自幼对中医满怀热忱,跟随老中医学习医术,还痴迷武侠暗自习武。然而,叶家因遭人陷害而没落。一次意外,叶尘获得神秘古籍,从中发现家族没落背后与一个神秘组织相关,复仇的种子就此种下。为了家族复兴和探寻真相,叶尘毅然前往大都市。初来乍到,他历经挫折,却凭借精湛的中医医术在一家大型医疗机构崭露头角,还结识了一群挚友。期间,他偶然救下富家千金林晓萱,两人情愫渐生。叶尘在都市中不断打脸权贵,还参与盗墓探险,获取了与神秘组织有关的重要线索。在追寻真相的过程中,他遭遇家族联姻的困境,同时也逐渐揭开当年家族被陷害的巨大阴谋。面对神秘组织的疯狂报复,叶尘在朋友和林晓萱的帮助下绝地反击。成功复仇后,叶尘让家族重振声威,与林晓萱修成正果。他开办中医学院传承医术,成为江湖传奇。但平静不久,新的恶势力崛起,叶尘再次挺身而出,最终成功守护都市和平。这部小说融合了盗墓中医武侠复仇打脸等元素,展现了叶尘从小城镇到大都市的跌宕起伏的人生历程,以及他在爱情家族正义之间的抉择与坚守,是一部充满热血与温情的精彩之作...

毒医相师:神算嫡女

毒医相师:神算嫡女

就算她懂易经会八卦,能治病,能救命,可到底救不了自己的命,改不了自己的命。如今被送到这个架空的古代时空,以后她的命就由她自己说的算,没有靠山只是暂时的,看她如何养个小皇帝给自己当靠山。魔蝎小说...

草包美人翻身记

草包美人翻身记

古代版先婚后爱大女主权谋男强女强聪明坚韧心怀大义女律师VS心机深沉野心家女律师穿越到草包美人林婳身上,通过辩才与破案能力,让那些笑话过她的人刮目相看。遭人多番陷害后,她决定与太子结盟,入主东宫嫁给了赵政,从此,性命与荣辱绑在一起。婚后她发现了赵政的野心,二者殊途同归,林婳决定帮他谋一谋这天下,一不小心成就了一段帝后佳话。女子亦可以成就一番事业。...

人在六扇门,签到破案成剑仙!

人在六扇门,签到破案成剑仙!

什么情况?周异穿越过来第一天,就在公主府内拜堂成亲了。就在他以为,自己这辈子要开始吃软饭的时候,却发现,自己只是公主形婚的工具人。就连拜堂,都是丫鬟代替的。更过分的是,那便宜媳妇居然还把周异丢到了六扇门里面,美名其曰锻炼。还好,周异有着系统帮忙。就这样,一代剑仙在不知不觉中诞生了。女帝陛下,你看我这长剑...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